线上不见人,线下人不见,国美们还能支棱起来吗
风口财经记者 吴思
近日,国美延迟发放员工工资的消息引发热议。据内部人员透露,国美正要求包括国美电器等所有集团员工签署有关工资延迟发放的承诺函。承诺函提到,自2022年10月起,员工工资在未来半年时间将有可能延迟发放。
风口财经从多名国美北京总部员工处了解到,今年8月起国美便出现工资拖欠情况,定于9月15日发放的工资直至10月11日才陆续补发,拖欠近一个月。“我9月的工资至今还未结算。”今年9月底从国美离职的员工向风口财经透露。

五年时间亏损超220亿元,负债586亿元,曾引领家电零售市场的巨头国美将何去何从?在线上电商的冲击下,未来的家电卖场又将如何发展?
“霸王函”不合法规
公司裁员频发
11月初,国美延迟发放员工工资的消息让这个曾经的行业巨头再次走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内部员工曝出的承诺函中提到,由于受到内外部受到内外部复杂环境的重大挑战和影响,公司战略转型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公司需要员工理解作出承诺。“自2022年10月起,理解公司在未来半年到一年的时间里,员工工资有可能延迟发放,且本人已做好在这段时间内与公司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的思想准备。”
山东川佳律师事务所张宝清律师向风口财经表示,据《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当且仅当用人单位资金周转困难情况属实,并就延迟支付工资一事征得工会同意后,方可以此为由向员工提出延迟发放工资。“但是延迟支付工资要有个明确的合理期限,各个地区的工资支付条规都有明确规定。国美承诺函中的模糊表述不符合相关法律规定。”
拉长时间线来看,国美拖欠薪资的情况其实早有端倪。
“今年8月就有苗头了。以往都是每个月15日发工资,7月工资公司是在8月25日才发放,当时说是因为结算问题。后来8月的工资本应9月15日发的,9月25日仍未发放,直至10月11日才陆续发放,接近两个月才发一次工资。”9月底刚从国美总部离职的王恒(化名)告诉风口财经,他9月的工资至今未发。“9月份的工资客观来讲员工履行了劳动义务,公司应当支付工资,所以工资肯定要发的,至于什么时候发,只能看‘运气’。”
完美真人此外,王恒还透露,从去年5月开始,公司就开始分批次裁员,同时主动离职的员工也有很多。“国美老员工比例很高,最核心的线下业务总部分部有不少是工作十几年的老员工,其中也有不少人成为了裁员大潮的牺牲品。”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2月,创始人黄光裕意气风发地回归时曾掷下豪言,宣布将争取用未来18个月,使企业恢复原有市场地位。转眼至今年,国美不仅大肆裁员,还有十余名高管相继离职,其中包括有互联网背景的“真快乐”App执行副总裁丁薇,国美旗下“打扮家”的创始人崔健、CEO高非,也有在国美摸爬滚打多年的国美电器CEO张德炬、王巍等。
线上线下亏损
盈利遥遥无期
网络上,“国美没钱了”的评论铺天盖地。而事实上,国美的确迎来了债台高筑、盈利困难的“至暗时刻”。
从其财报来看,国美零售(00493)自2017年净利润由盈转亏后,至今未能扭转亏钱的局面。从2017年至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国美零售净利润分别亏损4.5亿元、48.87亿元、25.9亿元、69.94亿元、44.02亿元和29.66亿元,五年半时间累计亏损超过220亿元。
今年上半年,国美零售的总负债规模达585.67亿元,其中流动负债净值为250亿元,同时存在若干应付金融机构逾期贷款。这其中,需在1年内偿还的银行借款和其他借款有229.02亿元。
11月6日,风口财经记者来到青岛市杭州路的国美电器门店看到,一楼入口处的小米手机和OPPO手机展区都已撤掉,只留下空白的桌面和带有品牌标志的招牌。“现在手机就只有华为有货。”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记者在二层厨房电器区域看到,也已有品牌撤柜。两层门店中仅有两名顾客选购,都未真正购买。
杭州路国美电器二楼部分品牌商家已撤柜
“从去年12月开始,国美的供应商货款结算就出现延迟。今年年初,个别品牌有小额的结算。总的来看,大部分供应商的货款都压了至少半年。”王恒告诉记者。
风口财经注意到,国美零售半年报中显示,其应付账款和票据的周转天数已由上年同期的144天陡增到301天。而且,2022年上半年国美关闭门店562家,净减少门店370家,还退出60个城镇。
在线上方面,国美于去年年初上线“真快乐”APP,记者在软件内看到,不仅有家用电器,商城内还售卖鸡蛋蔬菜等农产品,以及护肤美妆产品。值得一提的是,在一款洗衣机页面内,记者看到有5000多条评论,点开后发现同一个用户至少留言4-5条,内容重复性高,而这种情况几乎出现在每款电器产品的评论区。据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真快乐”年活跃买家仅为1684万,而电商巨头京东为5.8亿,拼多多为8.69亿,国美相差甚远。
门店内宣传真快乐商城的标语
“真快乐平台运营至今一年多,线上月度销售最高能占比2%。相关员工数量从1400多名减少至100多名,人员的大幅缩减也能看出这个平台的低迷。”一位国美总部真快乐平台的前员工告诉风口财经。
从增量到存量
转型是唯一出路
曾经顾客熙熙攘攘的家电零售巨头,如今门可罗雀。这在整个家电卖场行业内并不偶然。
《2021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显示,2021年家电销售渠道方面,京东以32.5%的份额位居第一,苏宁易购和天猫分别以16.3%和14.8%的市场份额排在第二、第三名,排在第四的国美市场份额只有5.0%。如今线下家电零售业巨头只剩苏宁。
苏宁比国美更早的接触电商渠道,但仍然没有赢得互联网的红利。苏宁易购半年报显示,上半年营收 372.09 亿元,同比下降 60.25%;亏损 27.4 亿元,上年同期亏损 50.24 亿元,亏损同比收窄 20.60%。其中二季度亏损 17.12 亿元,同比 2021 年二季度减亏 56.20%。
风口财经梳理发现,苏宁与京东几乎同期进入电商大战,但苏宁的转型线上带来了数百亿的债务,扣非净利润从2014年至2018年一直为负,分别为-12.52亿元、-14.65亿元、-11.08亿元、-0.88亿元、-3.59亿元。另一边,京东的营业收入从2012年的不足500亿元上升到2021年的9516亿元。
“事实上,家电作为耐用品,如今市场已经从增量市场进入到存量市场。”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认为,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人民对家电的需求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全国改革开放之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购买家电成为刚需。家电卖场顺势火爆,尤其是国美,同时打通了上游厂商和下游消费者之间的中间渠道。第二阶段是京东的出现。2008年京东正式上线家电业务,彼时正值大多数家庭第一批家电到达使用寿命。于是,京东凭借价格、物流优势成为继国美、苏宁后新的购买途径。”
据统计,2020年受疫情影响,中国家电行业主营收为1.48万亿元,较2019年同比下降3.2%。2021年,中国家电行业主营收为1.73万亿元,同比增长15.5%,但内销市场相对平淡,据奥维数据显示,2021年家电市场零售规模7603亿元,同比增长3.6%,但与2019年相比,下降7.4%。
2022年上半年,中国家电市场实现零售额3389亿元,同比下滑9.3%。值得注意的是,线上渠道零售额同比下滑5.3%,是有记录以来首次下滑。
在张毅看来,国美归根到底还是要站在解决消费者需求的角度上,去下手去改革,这样才有可能成功。不过,国美、苏宁还必须面对一个现实问题。家电市场进入到存量市场,并且呈下滑态势,渠道是等不及也耗不起的。对国美来说,转型虽难但却是唯一的出路。